资源图标

瑞鸣音乐专辑 -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陕西 陕北陕南民歌 说书集 - 所有18首mp3歌曲下载 2022-04-22

没有下载权限
提取码: kkkkkkkkk.net
瑞鸣音乐2020-09-15专辑 - 中国音乐地图之听见陕西 陕北陕南民歌 说书集~~~
《中国音乐地图》之听见系列缘起


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,我们得到了许多,也失去了许多。得到了经济发展、科技、便捷带来的福利,也失去了那些极其珍贵的原本不该失去的,比如母语,比如传统文化、传统音乐。那些妈妈教给我们的,奶奶、外婆教给我们的母语,以及一首首世代相传的古老的歌谣。


这些歌谣和母语有着家族的民族的深刻记忆,曾世世代代相传,直到传到我们手里。被时代遗忘,被我们遗弃,冷漠的任其消失,以过时没有流量的名义淘汰,无论曾经历百年、千年,多少风雨,即将遗失在我们手里。


我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民族到底是贡献还是犯下过错,遗憾缺失?需要从行动中解答。我想,从我做起。以一个普通音乐人的力量,以每个人的力量,将会汇集成河流,流入大海,让这些古老的语言和歌谣得以传承,直到生生不息!


音乐制作人叶云川


2020年8月16日


《中国音乐地图》---听见陕西


用音乐找回民族记忆,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缘起。


音乐,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母语,它先于语言而生,诞生于最天然的心跳、身体运动的节律、胸腔与喉管的震动、原始的情感、和万物之间流淌的声音。一个民族可能没有文字,但绝不会没有音乐,而它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与风貌的最忠实的记载与反应,如一条鲜活血脉,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所在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、和难以言状的印记。


在漫长的岁月里,我们失落了太多的记忆,然而从未有哪个时代,我们遗失得像今天这样迅速和难以挽回。可是当那些被一代代传唱、甚至历经千百年不衰的乐曲歌谣响起,一应模糊难辨、遥远难追的习俗传统、风土人情、文化面孔乃至自然风貌,便被重新唤醒,变得鲜活而清晰。这些歌谣,在今天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。因而瑞鸣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、整理,录制,以世界级制作要求和水准,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,广泛采撷、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、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,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,并藉由音乐重连那与自然、与生命的脐带。


一种音乐地理的表达探索


地图所对标的风貌,旋律所触达的基石


对于中国音乐来说,五千年文化,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,五十六个民族,数百种民族乐器,近千种戏曲剧种,构成了太过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,想要领略中国音乐的全貌,或找寻进入这个音乐世界的门径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
在经历16年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融合探索后,瑞鸣音乐发起“中国音乐地图”计划,用地图的方式,对中国音乐整体,尝试进行一种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,令本土也令国际上的每个人,能在地图索引中,畅游中国音乐时空,藉由一首首乐曲,叩启地域风情,并被音乐引领着,溯洄于久远的历史河床,更容易也更立体地感受这浩瀚又神秘的音乐世界。


源于梦想和执着。2019年,瑞鸣团队在制作人、音乐总监叶云川的带领下,在录音大师李大康老师的指导下,走过全国十余省,在各地寻找到音乐厅、剧院等场地,运用世界级录音设备,以极高采样频率,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细微情感、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,每一次瞬间的感动。本次实地录制历时近90天,参与采录的民间音乐人约580人,参与录制的演奏者中,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诸如张顺英、罗凤学、洪国壮等,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、吴玉霞等。涵盖汉族、蒙古族、藏族、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、壮族、白族、彝族、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,精心录制音乐1038首,涉猎西安鼓乐、江南丝竹、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,包含传统音乐名曲诸如《昭君出塞》、《出水莲》、《高山流水》等曲目,也有如《格萨尔王传》、《江格尔》、《玛纳斯》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。体裁涉及少数民族宫廷音乐、山歌、牧歌、渔歌、劳动号子、戏曲、说唱、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;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3种,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。


大者见大,微者见微


瑞鸣音乐17年历程,在一步一个脚印的采风中重绘华夏音乐版图。这既是一桩很宏观的事,承载的不止是广袤的土地,它有波澜壮阔的民族记忆,大开大阖的历史时空,乃至风姿百态的不尽河山……然而它同时又非常幽微和细密,音乐能带领我们抵达多么细节而层次丰富的体验?一个地域的气候、地貌、自然物宜,一个民族的性情、风俗、和古老的信仰传说,一个个体的情感、故事与生活场景……它们都在音乐中自然流淌,对有心人娓娓诉说着。


而对于这个音乐项目本身而言,它同样是当下又是历史的,是宏大又是细微的。我们用现代最世界前沿的技术手段,保存最传统和原生的音乐资料,尽可能追求极致的专业和每一处细节上的考究,来完成一件宏大而规模化的事情,并令它具备一个国际性的视野和传播效力。


制作人、音乐总监叶云川,是享誉国际的著名音乐品牌瑞鸣音乐创始人,所制作的音乐曾获得国内外180余个奖项,录音指导李大康老师,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、国家一级录音师、中国录音师协会理事。除李大康老师外,参与录制的录音师近二十人,包括鹿楠楠、曹勐、杨震、张正地、陶煦等录音师。为更好的传播民族文化,项目全程以4k的精度三机位录制而成视频素材总时长约17500分钟,拍摄图片2万余张,充分展现各民族音乐人个性特征、乐器的历史沧桑变化以及创作过程自由交流表达、传统敬业的精神。并将制成1000条与录音对应的音乐乐曲视频、100个微纪录片,以及符合民族气质的高品质数字音乐、唱片及书籍,传播到世界。


以国际级制作水准,记录最传统的声音中国


瑞鸣音乐将本次录制作品高品质数字化制作、保存及国际化推广,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,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系列作品,以向世界提供认识、感受中国音乐独特魅力的索引指南,也为民族留存一份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语本,提供了解并理解传统中国的音乐系统资料,为后世留下可供无限浏览的民族深刻记录。


陕西,一片古老而沧桑的土地。5000年前,华夏文明的始祖,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,于此地揭开了厚重的中国历史的序幕。随后,在波澜翻涌的时间长河中,秦、汉、唐三朝皆建都于此,以大一统的气派将古代中国推向了盛世繁华的巅峰。昔日群雄逐鹿的关中平原上,巍峨的皇陵、蜿蜒的古长城和威武的兵马俑,记述由帝王将相和英雄美人演绎的传奇故事。高耸险峻的秦岭,将苍茫大地上错综复杂的水系,在此地分界为长江与黄河,也将山清水秀的陕南地区,与八百里秦川相互隔开。连绵起伏的北山山系,则划分出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的陕北地区,使人仰望峥嵘岁月,惊叹千沟万壑的黄土地所激发的坚忍不拔的生存意志。


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,千姿百态的地缘风貌,在亘古的时光中,孕育了生活方式与灵魂气质迥异的五十六个民族,和随之对应的庞大而丰富的音乐体系。数百种民族乐器,近千种戏曲剧种,以及浩如烟海的音乐体裁样式,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上,因过于零散碎片化,而令现代人望而却步,甚至面临岌岌可危的失传境况。2019年,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情感的瑞鸣音乐制作人叶云川,在历经十六年的民族音乐与世界文化融合探索后,于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,发起了“中国音乐地图”计划。瑞鸣音乐希望以中国地图的经纬线为坐标,以世界级的音乐制作水准,对民族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与整理。制作人叶云川,在录音大师李大康的指导下,带领整个团队,实际录制近90日,遍访陕西、新疆、吉林、江苏、广东等十余个省份,与580位民乐音乐人合作,以世界级录音设备及高采样频率,记录下1038首最为能体现本土风情的民族音乐代表作。而当代及后世的听众,可以藉由这些经久流传的乐曲,畅游于广袤而神秘的神州大地,领略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情,体会沉淀于其中的历史底蕴和民族价值观。


这一站,让我们来到中华文化的摇篮,陕西,在这片雄浑苍茫的土地上寻古溯今,领略其所蕴含的自由豪放,兼具粗犷与细腻的音乐气质。诞生在关中地区的秦腔,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,唱尽数千年来朝代更迭所带来的兴衰荣辱与悲欢离合。唐代的安史之乱中,由宫廷流传至民间的西安鼓乐,以庄重典雅的音乐风貌,使人得以窥见古长安城繁华若梦的盛世景象。高俊奇险的西岳华山下,华阴老腔的承继者们,在皮影戏的幕布后,吼唱出铿锵而悠远的英雄传奇。向南跨越秦岭,在绿水环绕、峰峦叠翠的山野风光中,领略清新委婉而又略带诙谐色彩的陕南山歌。再飞跃到陕西版图的最北端,丘陵起伏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。曲调激扬悦耳,唱词通俗易懂的陕北说书,散发出醇厚热烈的民俗风情。优美高亢的陕北民歌,则带着仿佛可以冲破一切束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,飘荡在辽远的天地间,宣泄生活的艰辛,带来心灵的慰藉。


听见陕西,听见世代流传的悠悠乐韵,纵横于苍莽雄奇的三秦大地,感受豪迈洒脱而充满磅礴生命力的音乐精神。随后,让我们再由此地重新出发,奔行于由瑞鸣音乐绘制的这块恢弘壮阔的中国音乐地图中,在来自天南地北的原生态民乐曲目连缀而成的万里河山中,追寻绚烂辉煌的民族记忆,重新唤醒在五千年的风雨中几近湮灭的风土人情。让那些得以传继的古老语言和曲调,重新联结过去与未来,自然与历史,民族与世界,直至生生不息!


聆听陕西,聆听这世代流传的悠悠乐韵,遨游于苍莽雄奇的三秦大地,领略五千年历史的深厚积淀,感受灼灼燃烧的生命激情。随后,让我们再由此地重新出发,奔行于由瑞鸣音乐绘制的这块恢弘壮阔的中国音乐地图中。在来自天南地北的经典曲民乐目连缀而成的经纬线上,追寻与承继中华民族绚烂辉煌的历史记忆,以及奔腾不息、海纳百川的文化气韵。


曲目简介:


小两口抬水A Couple Holding Water


民间曲艺 陕北说书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、大三弦、马扎扎、甩板:冯晓红


陕北说书,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延安和榆林等地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,通常选择三弦或琵琶作为伴奏乐器,其中又以三线说书的样式更为常见。演出时,说书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,并使用绑在小腿上的甩板,以及绑在手腕上的被称为马扎扎的小木板击节。陕北说书的曲调来源较为丰富,包括陕北民歌、秦腔、道情、眉户等,兼具优美与粗犷的特色,故有“九腔十八调”之称,唱词通俗易懂,在田间地头和庭院炕头皆能演出。


这首陕北说书的经典曲目,反应了曾经盛行于陕北地区的“童养媳”婚俗现象。当时,一些贫困家庭会将自己的女儿,卖到较为富裕的人家做童养媳。这些待在婆家的童养媳,通常年纪比男方要大,一方面要分担婆家的劳动,另一方面要照顾自己未成年的未婚夫。此曲所讲述的,便是十七岁的童养媳,与年仅九岁的“女婿”一同出门打水时发生的趣味故事。


说书人时而以三弦演绎出宛转激扬的曲调,时而又伴着甩板和马扎扎击出的轻快节拍,以抑扬顿挫的声调说唱。充满口语化色彩的唱词,在营造出幽默诙谐的气氛的同时,也令聆听者感受到这些成为“童养媳”的陕北女子内心深处的辛酸与不甘。


大脚娘Woman with Big Feet


民间曲艺 陕北说书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、大三弦、马扎扎、甩板:冯晓红


此曲是陕北说书中的传统曲目。演出者以洪亮清晰的声腔,和如说似唱的表演手法,讲述了一个围绕着“做鞋”展开的荒唐故事。诙谐而浮夸的唱词,通过描绘农村生活中使听众倍感亲切的人与事,塑造出陕北妇女爽朗豪放的性格。乐曲结尾处,三弦以急促的节拍,奏出慷慨激越的弦音,如同唱词中所形容的那道横扫千军,奔行入海的洪流,给聆听者带来无拘无束的畅快感受。


刮大风Big Wind Blowing


民间曲艺 陕北说书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、大三弦、马扎扎、甩板:冯晓红


《刮大风》是一段常见于陕北说书的程式套路词。说书人在表演时,如果要描述恶劣环境中的刮风场面,就会说起这段唱词。铮铮拨响的三弦,以粗犷急促的曲调,描绘出狂风欲来之际天昏地暗的景象。说书人则伴着甩板和马扎扎击响的急促节奏,以高亢激扬的唱腔,和夸张而充满了喜剧色彩的唱词,将人带入极具真实感的农村生活场景中,感受居住在黄土高坡上的陕北人民以苦为乐的自由豪情。


二十金丁下南唐 Going to Nan Tang


民间曲艺 陕北说书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、大三弦、马扎扎、甩板:冯晓红


此曲是陕北说书中的传统曲目。浑厚而粗犷的三弦弦音,和应着表演者抑扬顿挫,感情饱满的说唱,带来一阵属于黄土高坡的苍凉而豪迈的气息。其琅琅上口的唱词,使用了铺陈手法,从一到二十,层层递进,将华夏大地上由古至今的传奇故事历历数来,使聆听者置身于风起云涌的历史洪流中,为一个又一个风流人物的生死兴衰而感慨不已。


三十里铺 Thirty Mile Shop


民间歌曲 陕北民歌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马圆圆


陕北民歌主要包括劳动号子、信天游和小调三类。其中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体裁,通常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,上句的旋律开阔高亢,下句的旋律则较为委婉曲折,具有极强的叙事性。《三十里铺》便是一首采用信天游曲调编唱的陕北民歌,取材自绥德县三十里铺村的真人真事,讲述了青年男女凤英与双喜,冲破传统势力的阻挠而相恋,而又因为双喜参军入伍而忍痛别离的故事。此曲充分体现出信天游的音乐特色,每个乐段都由四个乐句构成,曲风开阔悠长,调性富于变化。深沉真挚而略带悲凉情绪的歌声,倾诉着凤英姑娘对那位即将离家远行的“三哥哥”,依依不舍而又不忍挽留的复杂心情,感人至深。


赶牲灵 Drive the Draught Animals


民间歌曲 陕北民歌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马圆圆


陕北民歌主要包括劳动号子、信天游和小调三类。其中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体裁,通常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,上句的旋律开阔高亢,下句的旋律则较为委婉曲折,具有极强的叙事性。《赶牲灵》便是一首闻名全国的信天游,由民间艺人张天恩编创。过去,陕北地区的贫苦人民,为了谋生,使用骡驴等牲畜为他人长途运送货物,这就被称为“赶牲灵”。从事“赶牲灵”的脚夫,翻山越岭,风餐露宿,时常数十天或者半年以上才能回一次家,因此在许多村落中,每逢“赶牲灵”的骡队经过,便有女子打听丈夫或恋人的情况。这支醇厚深情的曲调,诉说的就是一位留守的女子,看到自远方而来的骡队,热切渴望自己的情郎能够出现在队伍中的心情。歌曲中如同天空和土地一般悠远的自由延长音,以及恰似马蹄声的紧促而富于跳跃感的节奏,充分体现出信天游沉郁而恢弘的艺术特质, 使人领略到这首被誉为“中国陕北民歌之首”的歌曲,经久传唱的不朽魅力。


摇三摆 Sway


民间歌曲 陕北民歌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马圆圆


《摇三摆》是一首广泛流行于陕北及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的经典民歌,由陕北民间艺人柴根开创。此曲取材自他的真实经历,讲述了一位“赶牲灵”的脚夫,在赶集途中偶遇一位漂亮姑娘,为其走路时一摇三摆的姿态而动心,并率直地向对方表达爱意的故事。悠长宛转的歌声,仿佛跟随无拘无束的风儿,飘荡在蓝天白云间,给人带来气韵通畅的感受。在广袤厚重的黄土地上,正是这样质朴而真挚的曲调,在漫长的路途中,为艰苦谋生的脚夫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。


夫妻识字 Spouse Literacy


陕北秧歌剧 词曲:马可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马圆圆、屈旺旺


秧歌,起源于古代农民在插秧等劳作中为了缓解情绪而唱的歌曲,在中国北方已经流传了千年以上。陕北秧歌剧,就是由秧歌演变而来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,其声腔接近于陕北民歌,曲调轻快活泼,语言通俗易懂而带有幽默色彩。1940年代,延安地区兴起了新秧歌运动,以传统秧歌剧的歌舞形式演出新人新事。《夫妻识字》便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,由著名作曲家马可编创,讲述了一对夫妻在读书识字的过程中相互鼓励的故事。由男女歌手对唱的明朗而舒畅的曲调,表现出陕甘宁边区的人民,在翻身当家之后,面对着崭新的社会面貌,心中满溢的欣喜之情,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。


老祖先留下人爱人 The Ancestors Left Lovers


民间歌曲 陕北民歌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马圆圆


《老祖先留下人爱人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。借太阳、星星、桃花等清新而浪漫的意象,抒发着陕北青年男女之间赤诚热烈的爱恋情怀。演唱者以明亮而委婉的歌声,唱出柔情似水的曲调。日升日落,斗转星移,无边无际的天空下,曾经发生过多少曲折动人的爱情传奇。春去春回,桃花重开,在这苍凉而广袤的土地上,人们仍在脚踏实地地生活,轰轰烈烈地相爱,以仿佛可以冲破一切束缚的不屈不挠的精神,谱写着新的史诗。


掐蒜苔 Pinch Garlic


民间歌曲 陕北民歌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马圆圆、屈旺旺


陕北民歌主要包括劳动号子、信天游和小调三类。此曲便是一首经典的小调作品,即经过民间艺人的艺术加工的歌谣。它原本流传于榆林市下属的绥德、米脂一带,用男女对歌的形式,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爱情故事。女歌手用婉转流畅的歌声,为那位在掐蒜苔时巧遇意中情郎的姑娘,倾吐着率直奔放的爱恋情怀。男歌手则以宽厚明朗的歌声和应,表达出那位翻墙而来的陕北小伙子,渴望见到心爱姑娘的迫切心情。分别来自于男女歌手的直抒胸臆的歌声,最终交织为饱含浓情的悠扬音韵,满溢着陕北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真挚向往。


余家四反情 Yu Jiasi didn’t show


民间戏曲 八岔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、钩锣:靳佩兴


八岔,清朝乾隆年间自湖北郧阳传入陕南地区,原名为“郧阳调”,也被称为“花鼓戏”,通常使用锣鼓伴奏,演员可不带妆坐唱,在陕南乡村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此曲是经典剧目《余家四反情》的选段,讲述了张秀英与余家四相约在三更时分幽会,余家四却因故未能到场,张秀英苦苦等待未果,辗转难眠的情节。乐曲中清脆尖锐的金属敲击声,来自于由响铜制成的,侧边钻孔系绳的一种被称为钩锣的乐器。演出者左手提锣,右手持木制锣锤击奏,并以质朴宛转的声腔唱出热烈直白的唱词,生动而形象地呈现出张秀英爱恨交加,苦思无望的内心世界。红罗帐中,弥漫着桂花的芬芳。清冷的月光,映照着独守的绣房。陕南女子的怀春情思,如同寒夜中的一团烛火,直至天明而不曾熄灭。


十二辰24 Hours


民间歌曲 陕南镇巴民歌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靳佩兴


镇巴民歌,是指流传在陕西省镇巴县的民歌。此地位于陕西省最南端,是秦川文化与巴蜀、荆楚文化的交汇处。当地人在艰苦的劳作中,为了消愁解闷,宣泄情感,形成了历史悠久,题材广泛,博采众家之长的民歌传统。镇巴民歌通常为单乐段结构,常见四声或五声徵调式,旋律清新宛转。


此曲便是镇巴民歌中的代表曲目。演唱者以爽朗悠扬的歌声,唱出充满生活气息而又不失诗情韵致的唱词,使用铺陈手法,将一天内各个时辰中发生的事件娓娓道来,从而呈现出一对恋人之间情意缠绵的相处,和依依不舍的别离。在镇巴县,每逢下雨天或农闲时,人们便聚集在院落中轮流唱着歌。而那些质朴动人的歌谣,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,被人们心传口授着,经年累月地流传下去。


绣荷包 Embroidering Pouch


民间歌曲 陕南镇巴民歌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靳佩兴


《绣荷包》是镇巴民歌中的小调代表曲目。演唱者以少年反串女声,柔和婉转的歌声里,唱出闺房中绣着荷包思念情郎,待嫁姑娘的娇俏模样。歌声中回味着与情郎缠绵的片刻,而此刻等又等不来,手中针线飞心却乱如麻,小鹿乱撞的内心爱意激荡。短短几句歌词,却唱出陕南山区思春少女的生动形象。


金山问道 Learning Taoism on Mount. Jin


曲艺 渔鼓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、渔鼓:靳佩兴


渔鼓戏,源自唐代的道情,即道士们传道或化募时,以“打渔鼓,唱道歌”的方式,传达的道教故事与精神理念。明清时期,道情的宗教色彩逐渐被弱化,最终演变为一种盛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形式。在渔鼓戏中用于击节伴奏的渔鼓,是一种使用长度约为65至100厘米的竹筒制作的汉族传统乐器。表演时,戏曲艺人以左手竖抱渔鼓,以右手敲击蒙着猪皮或羊皮的鼓面,并用抑扬顿挫的声调,诉唱着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,给围观者留下极深的印象。


《金山问道》是渔鼓戏传统剧目《白蛇传》中的一折。此曲所选取的唱段,讲述了许仙前往金山寺请教道术时,偶然听到的法海与金禅大师之间的讨论。醇厚低沉的渔鼓,击出和缓的节拍,将台下的观众逐渐引入生动的故事情境中。表演者婉转而明朗的声腔,以及趣味横生、言浅意深的唱词,则使人领会到因果环环相扣,善恶皆有报的伦理观念。渔鼓戏长于叙事而又兼有抒情的演出特色,在此一览无遗。


太阳出来一把火 The Sun is Scorching Like Flames


民间歌曲 陕南山歌小号子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靳佩兴


山歌号子,是指主要使用虚词演唱的一种山歌,广泛流行于陕南山区,又分为“大号子”与“小号子”两种形式。“大号子”没有唱词,唱腔高亢嘹亮,较多使用装饰音,据说来源于演唱者对唢呐曲牌的模仿。“小号子”有唱词,但是其唱词或是简短、不完整的,或是根据现场情景即兴编创的。此曲是陕南山歌号子的经典曲目,属于“小号子”。


火辣辣的太阳像恋爱中小伙的心情,等待心爱姑娘的每一刻都让人汗水流淌。号子唱出了山里人的热情豪放,唱出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。秦川巴蜀、荆楚大地交汇,山区的富饶滋养着一代代陕南山里人。


九连环 Chinese Ring Puzzle


民间歌曲 陕南山歌大号子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靳佩兴


山歌号子,是指主要使用虚词演唱的一种山歌,广泛流行于陕南山区,又分为“大号子”与“小号子”两种形式。“大号子”没有唱词,唱腔高亢嘹亮,较多使用装饰音,据说来源于演唱者对唢呐曲牌的模仿。“小号子”有唱词,但是其唱词或是简短、不完整的,或是根据现场情景即兴编创的。此曲是陕南山歌号子的经典曲目属于“大号子”。演唱者灵活自如地交替使用真假声,唱出悦耳悠长的曲调,充分体现出诞生在秦川文化与巴蜀、荆楚文化的交汇处的陕南民歌,细腻柔和的音乐特色。


打仙桃 Picking the Fairy Peaches


民间歌曲 陕南山歌调子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靳佩兴


山歌调子,是一种有着固定的标题、歌词和曲调的山歌,广泛流行于陕南山区。山歌调子的演唱者,常常在唱词中加入用于丰富乐段的衬词,有时还会将很多调子连在一起,形成用于对歌的山歌套曲。


《打仙桃》是以结在树上的仙桃,比喻人见人爱的娇艳姑娘。南北文化交汇的陕南地区,情感里既有北方的奔放豪爽,更有南方的细腻情趣。几句朴实的爱情歌词,令人心生无限滋味,如蜜桃香甜。


小小脚儿红绣鞋 Little Feet and Red Embroidered Shoes


民间歌曲 陕南山歌调子 民族:汉族 地区:陕西


演唱:靳佩兴


《小小脚儿红袖鞋》则以平实而琅琅上口的唱词,生动地描绘出一对幽会的青年男女,在清晨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。柔丽婉转的曲调,飘荡在山林间,田野上,表现出生长在山清水秀的南北文化交汇地的陕南人民,心中满溢的无拘无束的质朴情感。


录制成员:


制作人/音乐总监:叶云川


录音指导:李大康


陕西音乐统筹:王伟


录音:陶煦


混音:鹿楠楠


录音助理:何文彬


制作统筹:蓝宁飞


摄像:余荣培


摄像助理:汪赛


录音剪辑:宋舒蕾


摄影:YC


录音地点:陕西西安


录音时间:2019.10.13-2019.10.16


制作成员:


出品人:丁磊 叶云川


中文文案:赵子涵


英文文案:朱怡雯


文案编辑:魏娉婷


出品:瑞鸣音乐


鸣谢:国家艺术基金
顶部